“城中的直河,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一段,它的两岸都是民宅,其东岸就是最早的中山路……”5月23日,梁溪区金匮街道金匮苑社区的活动室内,20多位社区居民围在一起参观无锡水系画,这是由社区热心居民捐赠的无锡水乡文化水墨画,画中勾勒蜿蜒的河道、两岸的平房、河边高挂的红灯笼,引起了居民的热议。大家一边听老无锡们讲述关于无锡的河,一边讨论起自己记忆中的河道,这幅温馨的画面得益于金匮苑社区近几年构建的政府、社会组织、群众多方参与,共治共享的河道治理良性模式。
“水故事”讲起来
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中,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,下至十岁小朋友。老无锡们纷纷讲述记忆中的无锡河道的故事。蔡惠源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,尽管城市变迁,蔡师傅心中的乡愁没变,“小时候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河里游泳、捉鱼虾、摸蛳螺,现在老了经常要去河边散步。”社区党总支书记邓赛霞说,“社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将美好的记忆传递给大家,来连接大家对河流的情感,唤起大家对水资源的热爱,增加大家保护水源的意识,继而融入环保理念。”河长实现智慧治水
“有了这个APP,点点手机就能上报、处理、反馈各种紧急涉河事件,很方便。”“‘河长日志’也能在手机上写了。”通过“智慧河长通”APP,河长在巡查时只要打开“智慧河长通”APP,按下巡河按钮,就能记录下巡河路线和时间。并可通过APP快速地将发现的问题以文字、照片等形式归类反馈,并自动识别位置。“过去河长有纸质的河长日记,但巡河之后难免会遗漏记录问题,有了这款APP,全方位实现河长制‘互联网+’综合办公。”金匮苑社区副河长邓赛霞说。
“编外河长”巡河忙
社区坚持每日早晚两次巡河,每月开展一次河道大巡查活动,组织社区党员、居民志愿者巡河,让志愿者和党员做治水工作的带头者、宣传者,让居民做治水的践行着、参与者。在社区努力下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树立起了环保意识,并成为保护河流的“行动者”。如今,金匮苑社区的“编外河长”越来越多,不少居民会主动巡河、捡拾河堤垃圾,发现污染物及时向社区反映。(伍晓燕)